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语文必修教案

苦斋记教学目标

栏目:语文必修教案

这是苦斋记教学目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苦斋记教学目标

苦斋记教学目标第1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

  品“苦乐观” 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 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

  一生板书 “有” 通“又” “ 茆 ”通 “ 茅” “ 楛”通 “苦”

  “荼”通“茶” “燕”通“宴” “籍”通“藉”

  二、分析标题,补充知识:

  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

  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

  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

  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果之苦

  蜜之苦 (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

  茶之苦

  鱼之苦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师:那就告诉我们,书斋的环境之苦,那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答:刮北风

  师说:这是气候之苦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你愿意去吗?

  生答:不愿意。

  师(笑):你们都很聪明,这样苦的.地方,你们不愿意去,可是有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有人愿意常住。他是——

  生答:章先生

  师:找出章先生愿意在此居住的句子。

  生答:先生乐游之

  师:先生再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

  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yì粟菽,茹rú啖其草木之荑tí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之。

  齐读此处,请同学翻译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PPT显示翻译: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粮食和豆类,还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暇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

  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

  一生:种植的乐趣。

  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

  一生:吃东西的乐趣。

  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

  生笑:不是,吃果实。

  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也许和他相同吧

  一生:还有,游山玩水。

  师:很好,为了照应前面的板书,可以总结为山水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生:还有,唱歌。

  师:唱歌?流行歌?

  生:樵歌

  师:不是他自娱自乐,是与樵夫应答唱和,总结为应答之乐。

  PPT显示:

  种植之乐

  饮食之乐

  登山之乐

  游水之乐

  应答之乐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答案在何处?

  生答:第四段

  齐读第四段,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并找出中心句,并说出,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的。

  生读:中心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PPT显示:第四段的重点内容。翻译重点句子。(略)

  师:本段就像一篇小的议论文,看作者用了那些方法来证明观点?

  一生:例证法

  师:谁得例子

  生:膏梁之子

  一生: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师问:注意“苦”“劳”“饿”怎么解释?

  生:使动用法

  一生补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引用。

  一生:对比论证。井甘以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尝胆兴。

  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章溢先生的书斋为何叫“苦斋”,更要学习文中“以苦作乐”的精神。本文的主旨就在第四段,从文中你觉得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生:学习苦,不畏苦

  师:我小学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把这幅对联送给你们。

  生:把苦学当乐事

  师:是呀,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要想出人头地,你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那有哪些吃苦从而成功的人物?

  生:爱迪生、姚明……

  师: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世间的事往往是一分为二的。贫困虽是人人不愿意要的,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是人不愿接受的,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失败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面对的,但有时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以苦为乐,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PPT显示: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冬雪冰封大地,

  春雷定会滚滚而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绿洲依然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太阳还会重新回来!同学们再见!

苦斋记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苦字的理解以及了解一些噶带书斋文化常识。

  4 分析刘基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苦字的理解以及了解一些噶带书斋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作者名片: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后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1360年到应天(治今江苏省南京市),为朱元璋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人物介绍:

  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益,号匡山居士,浙江龙泉人。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等地,按田定租,赢得民心,颇有口碑。后为湖广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又调往浙东,使其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二:导入,激趣:

  1.书斋雅趣

  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2.名号志趣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

  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抒发对他们的蔑视。

苦斋记教学目标第3篇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钅句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岸:高。

B.能已积热已:止,消,治。

C.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去:距离。

D.一旦运穷福艾一旦:一天之间。

解析:D项,一旦:忽然有一天。

答案:D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①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②其槚荼亦苦于常荼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④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⑤⑥

解析:②突出槚荼之苦,④写“从者”来此居住的原因,因此含有②④的应排除。

答案:C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前一部分的事与景和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

解析:D项,“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有误。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2)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答案:(1)开始吃的时候感到很苦涩难以下咽,时间长了就更觉得它甘甜,能治愈积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

(2)人们只知道优越是快乐,却不知道艰苦也是快乐,人们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也是由快乐带来的。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匡山的四面,象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葴、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赵子说:‘好荮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践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相关文章

《一剪梅抒怀剑第五段分解教学》

《再别康桥》

《苦斋记教学目标》

相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