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公开课小鬼当家教案反思
栏目:大班社会教案这是大班社会公开课小鬼当家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2、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遵守游戏规则,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认识过人民币,会识别人民币的不同面值。让幼儿去超市自主购物,并讨论购物的心情,所购商品的用途、价格等。
2、向父母调查了解一个月家庭各类经费的开支状况(下发调查表)。
3、纸币若干、购物篮若干只,超市场景布置,商品上贴有价格标签。银行、医院区角设置。
三、活动过程:
1、成立“三口之家”,宣布“小鬼当家”的游戏开始。
由幼儿自愿组合,三人为一户家庭(爸爸、妈妈、孩子),佩带胸卡标志,编号为“1号家庭”“2号家庭”……
2、小鬼当家活动一:到银行领工资。
师:(将日历翻到1月1日)小鬼正式当家作主了。今天是1月1日,是发工资的日子。每家的爸爸或妈妈去银行取这个月的工资。每户家庭领取工资10元。
3、小鬼当家活动二:缴水电费。
师:(将日历翻到5日)今天服务公司的人要来收水电费,我们得准备好钱付上个月的水电费。
服务公司的职员(老师扮演),将各家水电费情况通报,根据通报金额挨家收取水电费。每家将缴清水电费的标记贴在统计表上。
引导讨论:①为什么各家水电费不一样?
②平时怎么做才能节约用水用电,可以少付水电费?
③如果没钱交水电费,家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4、小鬼当家活动三:去超市购物。
师:(将日历翻到10日)从发工资到今天已过了10天。最近家里的一些物品不够用了,要去超市购买。每个家庭成员商量一下,想想家里最需要什么?每人还缺少些什么?然后去超市买最需要的商品。
购物后讨论:各家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教师根据各家代表的回答将商品分吃的、用的、玩的三类列表统计,比较各家消费情况。提问:超市中同样商品有不同价格(举例),你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让幼儿明白同种商品因晶牌不同价格不同,我们应该量力选择,合理花钱。不攀比,不求高消费。
5、小鬼当家活动四:交旅游费。
师:(将日历翻到15日)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旅游公司寄来一封信,委托我将信中内容告诉大家(老师读信)。
想去旅游的小朋友请爸爸妈妈带着去报名缴费吧!
根据幼儿交费情况提问:(1)X号家庭为什么不去旅游?(2)没钱旅游的家庭感到着急。通过回忆前两次活动,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花钱不够合理,用钱没打算。再次感受到当家不容易,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所以用钱必须要有节制,有计划,不能随心所欲。
6、小鬼当家活动五:交医药费
师:(将日历翻到20日)让我们听听今天有什么新闻?(放录音新闻)医院通知各家长带娃娃去医院打防疫针,并缴费2元。
讨论:①打防疫针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②孩子不打防疫针会怎样?
③旅游和打防疫针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打防疫针很重要,这笔钱必需得花,所以我们要留一些钱以备急用,不能把钱花光。
7、如果娃娃不生病,不打防疫针,剩下的钱怎么办?可放在哪里?交流讨论,引出节余的钱可以到银行存起来。知道银行是个存钱取钱的地方。
存在银行里的钱什么时候用?(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如:生病、交学费、看望老人、外出旅游、过生日买礼物……就不用着急了。)
8、谈体会。
给“小鬼当家”游戏中持家有方、花钱合理的家庭发奖,并分别请三户有代表性家庭谈“当家”的感受。
讨论:
①如果下次再当家,你会怎样用钱?
②平时家里,除了水电费、旅游费、医药费、超市购物,还有哪些地方要用钱?(结合调查表内容)
③平时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钱,合理花钱?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大人,知道爸妈当家作主的滋味。爸妈赚钱很辛苦,当家不容易。我们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我们的物品、玩具、衣服。平时常常这样做,我们能节约很多钱。
9、活动结束: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
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这一课堂上看似热闹的回答,实则学生所得不多。更多的只是机械操作和鹦鹉学舌罢了。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尽管学生对家长做家务早已司空见惯,但要说真正有人去留意家长做家务或谁认真地去做过家务,对这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头脑中的表象不够因此思维比较狭隘。我认为课前应该布置一周左右的家长家务劳动的观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话可说。其二教师深入不够,导致了学生的思考不够。例如:一个学生提问“请问妈妈你拖一次地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受到老师的肯定后,就出现一串类似的问题什么擦桌需要多少时间?折被子需要多少时间?……其实我们的孩子并没有错,心理学研究表明3年级孩子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是这阶段孩子的天性。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一切创造从模仿开始。是的,没有模仿哪来的创造?从上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而且他们乐于模仿。问题的症结是我在教学中任学生一味的模仿,没有对这些学生的提问进行提升。结果让本节课的模仿泛滥成灾了。事后我反思着,如果当学生出现此等类似的问题时老师除了肯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同一种问题进行归类。具体做法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可以把学生说(或写)出来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相信如果教师这样一放一问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这些问题的共同点。那我们的教学就从罗列到了概括,从模仿到了创造,化零为整,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质的飞跃。在随后的一节课中我针对以上的反思对课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让相似类型的问题有意识的放在了一起。学生能够很快地发现许多问题的共同特点。如上例中的几个问题孩子们就把它归纳成关于家务劳动时间的一类。这样进行适当的归类后许多学生在进一步提问的时候就会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思路打开了,设计的问题也更全面了,什么关于劳动史方面的问题,关于劳动技能方面的问题……让我们的访谈问题设计得更全面更科学,为下一次的访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2、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遵守游戏规则,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认识过人民币,会识别人民币的不同面值。让幼儿去超市自主购物,并讨论购物的心情,所购商品的用途、价格等。
2、向父母调查了解一个月家庭各类经费的开支状况(下发调查表)。
3、纸币若干、购物篮若干只,超市场景布置,商品上贴有价格标签。银行、医院区角设置。
三、活动过程:
1、成立“三口之家”,宣布“小鬼当家”的游戏开始。
由幼儿自愿组合,三人为一户家庭(爸爸、妈妈、孩子),佩带胸卡标志,编号为“1号家庭”“2号家庭”……
2、小鬼当家活动一:到银行领工资。
师:(将日历翻到1月1日)小鬼正式当家作主了。今天是1月1日,是发工资的日子。每家的爸爸或妈妈去银行取这个月的工资。每户家庭领取工资10元。
3、小鬼当家活动二:缴水电费。
师:(将日历翻到5日)今天服务公司的人要来收水电费,我们得准备好钱付上个月的水电费。
服务公司的职员(老师扮演),将各家水电费情况通报,根据通报金额挨家收取水电费。每家将缴清水电费的标记贴在统计表上。
引导讨论:①为什么各家水电费不一样?
②平时怎么做才能节约用水用电,可以少付水电费?
③如果没钱交水电费,家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4、小鬼当家活动三:去超市购物。
师:(将日历翻到10日)从发工资到今天已过了10天。最近家里的一些物品不够用了,要去超市购买。每个家庭成员商量一下,想想家里最需要什么?每人还缺少些什么?然后去超市买最需要的商品。
购物后讨论:各家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教师根据各家代表的回答将商品分吃的、用的、玩的三类列表统计,比较各家消费情况。提问:超市中同样商品有不同价格(举例),你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让幼儿明白同种商品因晶牌不同价格不同,我们应该量力选择,合理花钱。不攀比,不求高消费。
5、小鬼当家活动四:交旅游费。
师:(将日历翻到15日)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旅游公司寄来一封信,委托我将信中内容告诉大家(老师读信)。
想去旅游的小朋友请爸爸妈妈带着去报名缴费吧!
根据幼儿交费情况提问:(1)X号家庭为什么不去旅游?(2)没钱旅游的家庭感到着急。通过回忆前两次活动,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花钱不够合理,用钱没打算。再次感受到当家不容易,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所以用钱必须要有节制,有计划,不能随心所欲。
6、小鬼当家活动五:交医药费
师:(将日历翻到20日)让我们听听今天有什么新闻?(放录音新闻)医院通知各家长带娃娃去医院打防疫针,并缴费2元。
讨论:①打防疫针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②孩子不打防疫针会怎样?
③旅游和打防疫针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打防疫针很重要,这笔钱必需得花,所以我们要留一些钱以备急用,不能把钱花光。
7、如果娃娃不生病,不打防疫针,剩下的钱怎么办?可放在哪里?交流讨论,引出节余的钱可以到银行存起来。知道银行是个存钱取钱的地方。
存在银行里的钱什么时候用?(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如:生病、交学费、看望老人、外出旅游、过生日买礼物……就不用着急了。)
8、谈体会。
给“小鬼当家”游戏中持家有方、花钱合理的家庭发奖,并分别请三户有代表性家庭谈“当家”的感受。
讨论:
①如果下次再当家,你会怎样用钱?
②平时家里,除了水电费、旅游费、医药费、超市购物,还有哪些地方要用钱?(结合调查表内容)
③平时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钱,合理花钱?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大人,知道爸妈当家作主的滋味。爸妈赚钱很辛苦,当家不容易。我们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我们的物品、玩具、衣服。平时常常这样做,我们能节约很多钱。
9、活动结束: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
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这一课堂上看似热闹的回答,实则学生所得不多。更多的只是机械操作和鹦鹉学舌罢了。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尽管学生对家长做家务早已司空见惯,但要说真正有人去留意家长做家务或谁认真地去做过家务,对这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头脑中的表象不够因此思维比较狭隘。我认为课前应该布置一周左右的家长家务劳动的观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话可说。其二教师深入不够,导致了学生的思考不够。例如:一个学生提问“请问妈妈你拖一次地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受到老师的肯定后,就出现一串类似的问题什么擦桌需要多少时间?折被子需要多少时间?……其实我们的孩子并没有错,心理学研究表明3年级孩子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是这阶段孩子的天性。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一切创造从模仿开始。是的,没有模仿哪来的创造?从上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而且他们乐于模仿。问题的症结是我在教学中任学生一味的模仿,没有对这些学生的提问进行提升。结果让本节课的模仿泛滥成灾了。事后我反思着,如果当学生出现此等类似的问题时老师除了肯定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同一种问题进行归类。具体做法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可以把学生说(或写)出来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相信如果教师这样一放一问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这些问题的共同点。那我们的教学就从罗列到了概括,从模仿到了创造,化零为整,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质的飞跃。在随后的一节课中我针对以上的反思对课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让相似类型的问题有意识的放在了一起。学生能够很快地发现许多问题的共同特点。如上例中的几个问题孩子们就把它归纳成关于家务劳动时间的一类。这样进行适当的归类后许多学生在进一步提问的时候就会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思路打开了,设计的问题也更全面了,什么关于劳动史方面的问题,关于劳动技能方面的问题……让我们的访谈问题设计得更全面更科学,为下一次的访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