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
栏目:数学教案这是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第2篇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教材分析】例1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教材首先呈现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长度必须要用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测量标准,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课桌的长,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深刻体会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和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直观表象。【教学准备】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形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出示例1主题图课件。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生2:地毯。生3:长方形布。生4: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如果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办,教师可让他们继续观察情境图)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生2:用拃去测量。生3:用脚去测量。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生3:竹竿有4个脚长。师:什么东西最长?生:……(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1)选定标准。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2)学生测量操作。(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①用什么物品作标准;②量得的结果)(4)学生思考讨论。①我们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为什么量得的结果却不相同呢?②为什么有的人量得的结果又是相同的呢?(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不同;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相同)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1)师:我们再用我们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其他的长度,比如说文具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好吗?(2)学生测量操作。(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选定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①量的什么物品;②量得的结果)3.比较、思考。(1)教师质疑:我们进行了两次测量,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次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疑惑)(2)教师归纳:同学们,你们的比较与思考都非常有意义,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才使得我们量得的结果各不相同,与事实不符、长短颠倒。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3)揭示并补充完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4.(1)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统一的长度单位。(2)教师提问:那么你认为选择什么物品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体小方块比较合适)(3)组织学生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①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文具盒的长。②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数学课本的宽。(4)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通过交流得出文具盒的长大约都是24个小方块长,数学课本的宽大约都是15个小方块的长)(5)教师归纳:文具盒大约有24个小方块长,课本的宽要短一些,大约是15个小方块的长,这样的结果才是符合事实的。可见,统一长度单位是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巩固应用】1.量一量下面图中蔬菜的长度。(1)课件演示蔬菜由零乱到整齐。(2)教师提问:它们的长短还会不会混乱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学生在练习本上填写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4)集体订正。2.估一估文具的长度。(1)用课件展示零乱的文具。(2)教师提问:①估一估,这些文具大约有几个小方块长?②你打算怎样估呢?(3)学生在练习本上填写每种文具大约有几个小正方块长。(4)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文具盒、课桌的长)。3.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第3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认识刻度尺,掌握1cm的长度,知道刻度尺的作用,并能够通过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测量、应用等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小组邻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
认人识厘米,能够使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物体,会读数。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刻度尺去测量物体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学具】:刻度尺、铅笔、圆形针、课件
[教学过程了】:
一、导入
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术的长宽各是多少?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忙量一下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探索新知
(一)组织学生活动、体验统一活动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量一量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现在请同学们用2分钟用“搾”量一量数学书宽度和长度是多少?
2、学生进行活动,老师巡堂并指导。
3、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测到的书本是多长?
为什么会友不一样的测量结果呢?
讨论得出:小朋友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得统一长度单位,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测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二)认识尺子
1、组织学生同桌之间拿出尺子,相互交流尺子上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老师巡课堂并对学生的疑感进行解答。
3、请学生提问。
4、师出示PPT,解答学生对刻度尺上的疑问得出: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点,数字代表刻度,厘米可写作“cm”刻度0-1是表示1cm,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
(三)1、组织学生测量自己每个手指的宽度各是多少?小组讨论。
2、学生测量、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同学汇报数据,得出拇指的宽度是1cm左右。得出测量时物体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要对往物体的左端。
三、巩固练习
1、4人小组合作课后习题。做P4页“做一做” 、 P10页第10题。
选学生代表回答:得出如何进行估测物体长度。
四、总结课堂
选学生代表总结学到分知识。
1、认识厘米,尺子从刻度0到度刻度1是1cm。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端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