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网

展开

首页>数学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栏目:数学教案

这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第1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7—78页例2 ,完成练习十九1—4题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体验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来上这节课,同学们现在观察一下会议室和我们的教室相比感觉怎样?但是会议室的地板经过长久的摩擦已经有些破旧,学校打算重新来铺设地板。学校听说我们三年级的同学最聪明,所以打算让同学们来帮忙购买用料。要想准确的买回用料,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呢?(地面的面积)那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践探究

1、 师:同学们玩过拼图游戏吗?你们喜欢玩这种游戏吗?这节课老师就为大家设计了拼图板和拼图卡片。为了拼图的方便老师把每张拼图卡片假定为1平方厘米。但是拼图板是由其他老师帮忙设计的,我只知道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那它的面积有多大呢?同学们能利用手中1平方厘米的拼图卡测量出它的面积吗?现在同桌合作动手拼拼看。

(1)、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每个小组准备1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1: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摆满正好15个,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15平方厘米。

生2: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每行摆5个,摆了3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生3: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沿着长边摆可以摆5个,沿着宽边摆可以摆3个,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摆满,就需要5×3=15个,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3)引导发现

师:看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还是很直观的。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我们手中的拼图卡来测量一下会议室的地面吧。这么大的地面测量起来方便吗?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请同学们观察拼图。一行摆了几张拼图卡(5张)这个数量和长方形的长怎样?(相同)摆了几行呢?(3行)这个数字和长方形的宽怎样?(相同)一共摆了多少个这样的拼图卡呢,怎样列式?(5*3=15)一张是1平方厘米,有15张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给发现这一公式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将这一发现先以这位同学的名字命名。)

(4)验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把各组填写的表格在投影上展示,并请各小组的代表汇报验证的结果。

(6)、归纳概括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组织学生完成78页上面的做一做

2、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请大家观察第2个图,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那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为什么?

生: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实践应用

师:“五。一”上海举办了一次世界瞩目的世博会,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幸参观吗?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中国的主题馆参观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美丽的中国主题馆,它是中国古代的大鼎形状,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知道建筑工地的面积才能设计出优美的建筑,那么你们想不想成为世界优秀的建筑师呢?我现在有个好消息要偷偷的告诉大家,今天通化教育学院的领导来我们学校招收建筑师了,你们想竞聘吗?(想)评委们就坐在你们的后边向他们问声好吧!教育学院的领导为我们设立了四关,只有全部通过的才能被录取,你们有信心吗?(有)

1、 算一算: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79页2题)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并说明理由(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

   )。

①12×14 ②12×3 ③(12+3)×2

(2)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 )

① 32平方分米 ②64分米 ③64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宽比长少3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

① 10×3 ②10×(9+3) ③10×(10-3)

(4)篮球场的长是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列式是(

   )。

①26×14 ②(26+14)×2 ③24+14 ④26+14×2

3、想一想:

(1)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2)上星期老师房间里有一块玻璃被风刮破了,如下图,请你帮老师计算一下这块玻璃的面积。(单位:分米)

4、动动脑:

一张纸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要把这张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四、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最后师作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第2篇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2小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伊始,我们首先研读教材和教参,明确本节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这个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学生又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而本节课是小学阶段探究图形面积的第一节课。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能为以后探究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计算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但有些内容,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的,就让学生真实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操作经验,更有利于他们认识表象的形成。以上这些都成为我们进行最初预设的基础。

  二、磨课历程:

  本节课我们大体经过三轮的备课、试教和修改。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专家们所强调的两个“充分”:一是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二是要充分领会教材意图。

  (一)、导入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原来设计了一个情境:“两个操场,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你怎么想?”我们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比较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重叠法,用单位面积测量后再比较的方法……,体会出此处用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现实,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利用面积公式,直接求出这2个操场的面积?

  听过我们的预设后,专家老师提示我们两点:

  一是没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联系,完全抛开了前面所学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是看这个图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二是教材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单元主题图并不仅仅是一块“单元敲门砖”,不能只在单元起始时使用一下就扔掉。为何不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又另外寻找导入的载体呢?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常态教学的研究,要注重节约教育成本,解放教师。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直接使用单元主题图引入。因为这幅教室场景图是学生十分熟悉而亲切的,并且图中提供了关于面积的丰富的学习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们设计教师从图中选取墙上的一幅长方形的画作为导入的载体,让学生估一估这幅画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这样在与学生相关联的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感觉比较自然流畅。

  (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原来的设计思路是:实验操作→猜想→验证。

  ⑴.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⑵.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来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⑶.再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猜想,得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出现的问题:

  专家指出:一般我们都是根据多次操作、实验获取结果,再观察、发现其中规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像例2的第1小题这样,只根据一组数据就要求做出相关的猜想,这是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和研究规范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两个问题:

  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无法得到长和宽的数据。

  由于第1次操作时直接给出了长和宽的数据,学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积,而对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还不够,因此到摆不同的长方形时,部分学生对于通过操作得出长、宽的数据有些困难。

  ⑵.猜想过程中结论过早出现,导致部分学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数据,出现“伪验证”。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未按要求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写长、宽的数据,未能达到验证的真实效果。

  有鉴于此,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此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

  3、修改后的设计:

  此处分成4个层次:

  ⑴.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摆,然后通过铺摆结果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以及长和宽。

  这次的铺摆,着眼点在于通过操作找到铺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铺摆面积单位的个数得到长和宽的数据,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活动扫清障碍。

  同时帮学生感悟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与长和宽的关系,便于学生接下去理解、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⑵.学生拼长方形,运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长方形面积以及它的长和宽。由于学生拼的长方形各不相同,这里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为观察、归纳提供了素材。

  ⑶.观察、比较这些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⑷.验证:出示一个长方形,直接告诉它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第3次的铺摆,再一次验证,以最终确定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第3篇

  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先估计)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思考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教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

相关教案